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大恐怖(求票票)(1/2)
秦时小说家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“嫣然姑娘也早已破入玄关,且妙悟阴阳五行,寿数极长。”

  “而今一身无牵挂,莫不也留下子嗣以为承继?”

  公子今天的心情甚好。

  待那个孩子的确与众非凡,或许是因为东君的缘故,或许是因为那孩子的缘故。

  自己也觉得那孩子很是可爱。

  位列左侧首位,白芊红亦是举起手中酒樽,遥相纪嫣然、东君焱妃一笑,而后趣言。

  雅湖小筑纪嫣然出至阴阳家智者一脉。

  虽说数十年前,智者一脉出了一位名扬百家的大宗师邹衍,终究智者一脉还是小家。

  弟子并不多。

  兰陵城一战,龙阳君注定不显。

  而纪嫣然却没有这个侵扰,更别说破入玄关,以其现在的寿数,轻而易举过百,余下还有相当长的时间。

  有弟子召水、紫阳自然好,若是有子嗣在身边,似乎更妙。

  说着,将手中之酒一饮而尽。

  “芊红姑娘说笑。”

  “召水、紫阳在身边,已如子嗣一般,将她们教导成才,已然足矣。”

  纪嫣然轻笑一语,看着手中的酒樽,其内琥珀生光,清香扩散,视线一扫正在武真郡侯怀中嬉闹的曦儿。

  那孩子……是东君寻找的承继者,资质根骨都是绝佳。

  更难得,玄清子还那般喜欢她。

  若说自己诞下子嗣,诸夏间……另一半的人选似乎也就玄清子了,玄清子修为绝高,合道归元,果然诞下子嗣。

  绝对一等一的惊艳。

  现在……有召水她们在身边,已经够了。

  “师尊!”

  临近师尊身边,与位的召水、紫阳一礼。

  兰陵城内,有师尊在,一切诸般,无任何外界侵扰,教导她们修行,教导她们百家之学,带着她们游历诸夏。

  虽非母亲,更胜其责。

  师尊若是有诞下子嗣之心,在召水心中所想,以师尊之风华才学,诸夏间……怕也就是玄清子能够匹配了。

  更别说,自从跟随师尊入郡侯府邸以来,许多事情,二人也都有闻,师尊每隔数日便是留宿郡侯那里。

  其意不言自明。

  “好生修行。”

  纪嫣然将劲力柔缓的酒水一饮而尽,对着两位弟子摆摆手。

  一切感知,尽在耳边,周清无暇理会那些。

  现在,周清觉得自己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。

  那就是曦儿现在一个人都引得自己如此之心,若然云舒她们也诞下子嗣,想象着脑海中那个颇为“恐怖”的画面。

  再次看向怀中的小家伙。

  还真是……比自己参悟真空一体更为耗费心神呐!

  “太学!”

  “从御府令呈上来的图纸来看,朕觉甚好。”

  “七分化为太学教授之区,其余三分化为太学行署之地,以太学之力统领中央学宫、大秦郡县学府,甚好。”

  “这里地处咸阳偏北,位置也好。”

  休沐之期,始皇帝嬴政也得了小小的空闲,相召周清巡视王城内的太学之地。

  那里……已经建造完毕了。

  不过,还没有开始启用,按照嬴政所思,待明岁再行招录学员,同步于中央学宫。

  距离明岁,还有数月,足以好好的给予准备了。

  学员的招收很简单,就是赢秦王族一脉,再加上咸阳城内的高爵重臣子嗣,还有荣耀之臣的子嗣。

  其余博士、教员、行署官员的准备需要耗费时间,他们倒是可以提前做好准备。

  素霞宫!

  已经不在了。

  取而代之,是眼前的是太学。

  一观太学正貌,玄色常服着身的嬴政很是满意,和图纸上几乎一模一样,且左右苍翠绿植布置的很好。

  “郡侯以为,将来太学的学员当如何考量?”

  御府令在侧后引路介绍,始皇帝嬴政踏步入内,一切都是宽阔、崭新、明朗……。

  按照大秦法治,纵为赢秦王族,若是没有功劳在身,也难以臻至高爵高官,王族如此,何况其余重臣子嗣。

  中央学宫那里的考核,嬴政很满意,尽管所学没有经过太多的磨合,然终究胸有韬略,果然有所得,便会受益极多。

  太学这里的学员,应该也该如此。

  可高爵重臣之子,往往都有恩宠落下,如李斯的儿子李由,虽然才干上稍逊不少,然自己还是将其调往河东郡。

  就算太学所学不妥,往往也可以得到爵位,甚至于做一个小小的行署之官不难。

  那是……嬴政不愿看到的。

  却也是不得不出现的。

  “哈哈哈,如此小事也能够令陛下忧心?”

  “太学立于王城之内,更有王族子嗣在内,其内学员品行才学如何,陛下当掌握的很清楚。”

  “如此,果有才学,自当毕业之后,给予重用,若然资质愚钝,给予虚职便可。”

  周清不由一笑。

  太学。

  上古三代以来就有,其职责很多,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选拔官吏人才,如何选拔,自然规则落下。

  “比起太学。”

  “朕更为看重中央学宫,乾坤大才多出于野。”

  “王族子嗣、重臣子嗣,长时间停留在咸阳城,不知诸夏真正风华风貌,难以体会大秦法治之妙。”

  “无论如何,韩非一言:故明主之吏,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。朕必行之!”

  “那也是郡侯当年在稷下学宫之论得知行合一。”

  “知晓大秦之法不难,通晓秦法也不难,难的是真正懂得秦法。”

  “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”

  始皇帝嬴政亦是笑道,其实先前所问,也非自己所忧,自己所忧是太学的出现,有可能会导致才不匹位。

  遍观春秋以来诸国之兴衰。

  兴者,必有能臣干吏出现。

  衰者,首要重臣必受重责!

  大秦有商君,霸业初成。

  齐国有后胜,强横之国力,悠然投降。

  百万铁骑扫灭诸国,诸夏在手,虽一时舒缓一口气,可……更大的压力扑面而来。

  大秦要守住这份基业。

  很难。

  虽难,始皇帝嬴政自觉可以应对。

  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。”

  “欲要如此,大秦还要有一套崭新的官制,有闻国府和廷尉府正在联合商榷。”

  “此外,有闻相邦欲要辞官?”

  韩非之言,周清一直很欣赏。

  那是大才之言,那是真正的法术势之言,或许有些瑕疵,并不算什么,岁月长河中,一切所行,尽皆韩非之言。

  不过遮掩的稍微深一些罢了。

  念及此,周清话锋一转,落在另外一事。

  欲要出现一位真正的大才相邦,欲要出现一位如武安君、武成侯王翦的名将,一套清晰、有力的官制必须有。

  春秋以来,诸国官制大体有形,实则错乱。

  “崭新的官制尚未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