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女神之泪(求票票)(1/2)
秦时小说家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“今日起,中央学宫九大院堂中,除却院堂博士之外,另设院堂督察使!”

  “看看吧。”

  将手中的一份文书落在学宫令与学宫丞面前。

  任由二人观看,周清随即缓缓而语。

  “院堂督察使?”

  学宫令二人相视一眼,这里是大祭酒的处理要务之地,此刻,只有他们两个人和武真侯在。

  其余院堂博士等人并未前来。

  闻武真侯之言,设立院堂督察使?

  这是一个什么职位?

  似乎并未听说过!

  口中轻声疑惑,又将视线落在手中文书上,上面是……中央学宫的革新大致方略。

  这就开始了?

  还真是快。

  “这份文书是直接经过国府和大王审核批准的。”

  “中央学宫的革新从今岁就可以开始了,如你等之前上呈的文书,先从医者院堂这些影响不大的院堂入手。”

  “明岁,变更院堂体系,更换院堂之名,混合教员方略,九大院堂不在各自独立。”

  “除了院堂督察使以外,还有学宫总督察使,至于所负责的东西,文书上面都有。”

  “你们先看一看,不懂的可以问问本侯。”

  “接下来,以你二人为主,将具体事务落在院堂博士的身上。”

  学宫大祭酒的办公处事之地,自然不小,只是,这里已经空了好几个月了。

  除了日常的收拾、整理以外,也没有繁闹落下。

  观学宫令两个人仍旧细细一观文书,周清随意说着,都是文书里面的内容,没有新的。

  踱步此处,一览旁侧墙壁上的书架,随意走了过去。

  中央学宫的革新整顿会持续很久,今日只是一个开始,具体的学宫人员没有裁撤。

  也没有到裁撤的时候。

  果然接下来不能够用力推进中央学宫的革新,那才是大罪过,尤以学宫令和学宫丞两个人为先。

  对于学宫的革新,王兄那边没有太大的难题,很支持自己的那份革新文书。

  王兄没有问题,国府那边更是没有问题。

  有问题的还是落在学宫这里。

  终究真正管理学宫的是学宫内这些人。

  “武真侯,不知督察使的人选为何?”

  学宫令将视线从文书上抬起,看将过去。

  “国府那边正在挑选。”

  “想要进入学宫为督察使,也需要考核,具体的人选,半个月后会就位的。”

  抽出一本农家的典籍,是一些田亩耕种的要点、细节,还有一些农具的介绍。

  典籍还是不错的。

  就是和现在诸夏乱作一团的农家不太一样。

  “武真侯,从文书而观,督察使……并不干涉院堂的具体教导?”

  学宫丞细细浏览着手中文书,忽而,神色微动,再次细细一观,想了想,还是问了出来。

  从文书上来看,所谓的督察使就是如同庙堂的御史一般。

  掌学宫内外言论、弹劾、纠察之事,若说权力,自然不小,就是文书之语,不涉及学宫具体要事。

  那就不太一样了。

  “为何要干涉院堂的具体教导?”

  “教导的事情自然有博士和教员等。”

  “不过,日后欲要成为学宫大祭酒,非有督察使出身和经历不可,或可成为永例。”

  不干涉学宫、院堂的具体要事。

  并不代表不重要。

  反而,他们的职责很重要。

  中央学宫现在有些。

  为何有些乱?

  那是因为九大院堂各自有些独立,且中枢疏于管理,以至于各大院堂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论。

  有那些言论可以。

  可以一起探讨嘛。

  也可以成就文书,交由学宫令、大祭酒探讨嘛。

  实在不行,由大祭酒上呈国府也可以嘛。

  至于批不批准,那是上面的事情。

  上面没有批准,或者公然谈论一些和中枢策略相违背的事情,那就大大不妙了。

  那就不好了。

  “这……。”

  听得武真侯这般一言,学宫令与学宫丞二人顿时一愣,旋即相视一眼。

  这样看来,他们将来如果想要更进一步,也得寻求督察使的职位了?

  从文书上看,在九大院堂之上,还有一位总督察使,无疑,位分在其余九大院堂督察使之上。

  “继续看吧。”

  “今天你们应该有很多疑问。”

  “本侯可不希望你们接下来一次次来问。”

  将农家的那本典籍落在书架上,又抽出一本……《吕氏春秋》。

  记得这部典籍刚出来的时候,通体以竹简承载,整整一大堆,现在只有手上的一本典籍了。

  从这本典籍的翻阅程度上,应该经常被人翻阅。

  甚至于随意打开,里面的纸张上还有小小的红色批注。

  字体上来看,并不是李斯的字体,庙堂之上,论书法,李斯的书法相当不错。

  应该是刚成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