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法道规则(求订阅、票票)(1/2)
秦时小说家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“具体所为,观大王心意,当有所决。”

  “不知玄清可否先行一览。”

  “今日蒙毅怎么不在这里?”

  周清握着手中的凉茶,杯盏有着温凉之意,应该放在冰山之上的,观王兄既有高兴、期待之意,又有些忐忑、迟疑之形。

  轻呷一口,笑语看向王兄。

  无论如何,自楚国被攻灭之后,实则,诸夏大势已经定下,齐国翻不了什么花样。

  如此,王兄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谋大秦接下来的道路。

  道路万千条,大秦只能够选择其一!

  不出意外,王兄这里定有初始大纲,自己可以与之参考,可也要看看王兄的手笔。

  岁月长河中的许多政策很好,却需要一定的根基作为支撑,春秋以来,战国连绵,许多政策并不适用。

  如同让一个幼儿直接修炼真空境界的手段,根本不可能,反而给予炼气通脉、先天境界的手段,有可能功成。

  语落,看向左右,此刻的厅殿之内,只有王兄一个人,长史蒙毅不在。

  以往都在的。

  “蒙毅此刻在廷尉府。”

  “李斯身为廷尉,接下来需要负责的东西很多,寡人派蒙毅协助梳理。”

  “归来之后,也能够将一些文书带来。”

  “大体的纲要……,寡人这里的确有。”

  “武真侯,随寡人前往偏殿。”

  秦王政亦是看向往日蒙毅所做之地,笑语而出,将手里的杯盏落于侍女手中。

  身躯微侧,向着偏殿所在的方向走去。

  自己这里的确有大致的纲要。

  却还有一些没有落下决断。

  那些东西事关重大,难以真正的定下决断。

  周清持盏,跟随入偏殿。

  那里……自己同样不陌生,却是仍有些不同,此刻的偏殿之内,已经摆满了一座座书架。

  只留出些许的通道,以为行人往来。

  书架之上,有大量的竹简文书,也有大量的纸质典籍,见此,周清放缓脚步,停在一处书架之前。

  抬手将杯盏落于远处,将书架上的一卷竹简取出,直接打开。

  “这是关于赋税的东西。”

  观竹简上的内容,周清低语喃道。

  “不错!”

  “攻灭六国之后,六国的守藏室尽皆搬移至咸阳这里,按照护国学宫、中央学宫的典籍分类。”

  “咸阳宫守藏室也在分类,也在重新誊抄至纸张上,这些大半是山东诸国的赋税之道。”

  “秦国所属的各大郡县,赋税已经成就一体,诸国之地上的赋税之策,暂未有彻底一体通行!”

  秦王政在前,觉察王弟动静,也是停下脚步,立于这座书架之前,也从其上拿下一卷竹简。

  偏殿内的典籍,自己基本上近一年来都有翻阅。

  不翻阅不行!

  整治诸夏不是整治秦国,不一览山东诸国先前的政策,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。

  可是……对比之下,心中的迟疑更加重。

  基本上赋税和秦国走向两个极端。

  “这一卷典籍是齐国的,从内容上看,迥异于大周以来的赋税。”

  “相地而衰征!”

  “根据土地的好坏,以及远近来征收田赋!”

  “这一策,并不妥当,土地的好坏、远近都是在变化的,而且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。”

  “不过齐国之内,多以商税比重大,田赋倒也不算什么。”

  周清快速一览竹简上的齐国田赋之论。

  自己并不陌生,缓缓卷起竹简,看向王兄,语落,放回原位,又抽出一卷竹简。

  “这一卷是……楚国的赋税之论!”

  “这一点玄清还是知道的,楚国因为世族众多,国府难以汇聚大力。”

  “在征收赋税的时候,根据一个个世家大族的实力进行征收,实力强大、占地极多的多收一些,反之,少收一些。”

  “也不合大秦!”

  一览这一卷竹简内容,周清摇摇头,山东诸国每一过都有属于自己福特的政策。

  无论是各方面的。

  大周以来,诸侯并起,为了表示自己和大周的不同,许多东西都纷纷改动。

  改的好的有。

  改的不好的也有。

  将手中的这一卷放于木架上,周清没有继续一览,总管督辖四郡要务,许多东西,自己也了解。

  “秦国至商君以来,所行乃是按照土地多寡征收田赋,以为什一之税。”

  “按照户丁人口征收户赋,以及徭役之法,方有府库充盈。”

  “方有秦国百多年来的实力强大,而山东诸国行这般策,乃有此弱!”

  秦王政行向偏殿另一处,周清跟随。

  “大王是准备保留秦国此法,落于山东诸地?”

  王兄既然有此言,周清觉得自己还是明悟的。

  秦国的赋税,的确沉重。

  五口之家,有百亩之田,一亩所收粮食一石,百亩便是百石,什一之税便是直接拿走十石。

  而后还有户赋!

  按照五口之家来算,一人要有百二十半两钱财,五人便是六百,依照如今的粮食价格。

  六百半两钱,可以购买二十石粮食。

  所收的百石便是被拿走有三十石了,再加上其余的杂乱赋税,尤其是至秦国惠文先王之后,东出函谷,战乱不断。

  杂乱赋税增多,几乎也有二十石头左右,如此,五口之家一年所得,泰半入官府手中。

  这一点的确……略重。

  还有徭役之法,这是属于无偿的征发劳作,给予修筑长城、水利、道路、戍边……。

  赋税、徭役加在一处,使得秦国百多年来,实力逐步增强,当然……这是所有老秦人一起做下的功劳。

  没有百多年来老秦人的风险,秦国很难有今日。

  商君之策,将老秦人之力落在秦国一统天下上,不愧为乾坤巨匠,相较于山东诸国得赋税之策。

  明显秦国有着足够的优点,起码从王兄的角度来看,有着足够的优点。

  “不错!”

  “或有小改,大体如此。”

  “寡人之意,乃是一览商君之法,汇同百多年来的变化,对照山东诸国的策略。”

  “行一天下之策。”

  秦王政没有反驳什么,颔首以对。

  商君这般之法助力秦国一统天下,已然表明其强大之处,表明其独到之处。

  果然山东诸国的那些东西有用,何以现在被秦国所灭。

  “相邦之意如何?”

  周清微微一笑。

  没有在这个策略上多做评价,当即语落另外一人。

  王绾!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