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90章 宫廷奢华(1/2)
国潮1980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对不对?

  “张大勺”听见这仨字儿就是一瞪眼。

  宁卫民可没想到“张大勺”没往下说,反倒嗔怪上了。

  “怎么着?你这就心急了?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。少跟我来这套假招子,明着捧暗着催,你拿话稍打谁呢?我说的是废话吗?嫌我啰嗦啦?你想把买卖弄得是那么回事,想菜色味道比别家强,当然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宫廷菜。搞清楚哪儿容易犯错才行啊。跟别人我还不说这些呢……”

  嘿,确实。

  刚才听了半天,宁卫民还真多少有点心急了。

  就想赶紧直奔主题,得着到底怎么提升菜品档次的真经,所以才拿奉承当鞭子,赶羊似的暗中催了一道。

  结果姜是老的辣,这老头眼里真不揉沙子,把他的这份小心思全被看破了。

  得,这下尴尬了。

  不用说,必须得赶紧打打马虎眼,端正态度才行啊。

  否则这老头要是心里不痛快就此打住,那他肠子不都得悔青了啊?

  还没等宁卫民琢磨好,到底该不该把广告上的地址换地方,如果换又该换到哪儿去。

  时间就到了边家大喜的日子。

  这个年头,由于生活条件所限,还有旧日风俗使然。

  京城百姓的红事儿、白事儿很少在外面的饭馆儿举办。

  流水席还是最主要的形式,于是大杂院便经常成为举行婚礼和设宴的场所。

  还别看大杂院住户多,小房林立,院内非常拥挤,似乎办喜事相当不便。

  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。

  因为真到了有某户人家办喜事儿的时候,一个院儿里的邻居们,无不会为这户人家着想,也都一起跟着紧着忙和。

  没有人会安心待在一边看热闹的,其尽心尽力的程度,丝毫不亚于为自己家里办事。

  不为别的,就因为这年头没人三天两头的老搬家。

  每天进出院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,心里打着的谱儿,都是彼此要互相守望一辈子的。

  今日帮人就是明天帮己啊,那还能不实心实意的帮忙吗?

  甚至平时哪怕积攒下什么龃龉、矛盾,往往都会借助这样的日子付之一笑,无形化解。

  这就是当年解决邻里隔阂的最佳契机。

  像1980年10月1日,扇儿胡同的2号院,边家办的这场婚礼就是如此。

  作为邻居,罗家、米家和康术德、宁卫民不但都送了礼。

  而且是打从国庆节前头几天,便帮着边家张罗忙乎起来了。

  大家是各展其能啊。

  比如说罗家,刚得的大孙子可还没出月科呢。

  这年头产假又少,按规定最多才给产妇十五天。

  本身这一家子为了这大孙子和大儿媳妇的身子骨儿忙得不亦乐乎。

  可考虑到边家亲戚少,边大妈的为难处。

  罗家大儿媳妇还是痛快应承下来,替边家当这个“娶亲太太”。

  区里糕点厂上班的罗师傅更是带着大儿子一起动手,借用厂里的烘炉,烤制出了五十斤“龙凤喜饼”。

  作为贺礼送给边家。

  这可给边家全家喜坏了,因为既添了喜兴,也实用啊。

  作为回礼馈赠亲友再合适不过了。

  边大爷受了礼物直说,“哎哟,真是辛苦您喽。这可是市面上已经找不着的东西了,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个福气。有您这‘正明斋’的手艺给戳着,那不但体面、提气、喜兴,也是京城独一份啊。承您的盛情,我替俩孩子多谢您了。”

  罗师傅则哈哈一笑,“您别跟我客气啊。不说咱们这么多年了,应当应份。就按老话说,货卖识家。这年头,也就您还看得上我点手艺啦。您兹要满意,我做着着就高兴。说实话,老不做这东西了,也是难得过回瘾哪。”

  米家也一样,米婶儿不但帮着边大妈给边建军两口子缝了四铺四盖。

  还利用副食店上班的优势,帮着边家用最实惠的价钱张罗了一系列的鸡鸭鱼肉米面糖油。

  光猪肉就给弄了半扇子来,暂时这些东西还都能存在副食店的冰库里,那才真是省了大事儿呢。

  而宁卫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牺牲,把自家的小厨房腾了出来。

  他和康术德这两天就不动火了,这房就专门给边家专门存放瓜果蔬菜各类杂物了。

  开席那天,这小房也可当做专门沏茶倒水的茶房摊儿来用。

  至于至关重要的厨师,则是康术德出面请的老朋友,在门框胡同的“瑞宾楼”干了多半辈子的刘师傅。

  这位刘师傅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,不但已经退休,而且派头可真不小。

  结婚前一天,刘师傅带着俩徒弟来做准备工作,老京城人管这叫“落定”。

  他那俩徒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,一个挑着两个木箱子,另一个背着个大包袱。

  老头儿前面大摇大摆走了,俩徒弟老实头一样,亦步亦趋后头跟着。

  到了这儿,打开这些东西再一看。

  箱子里面不但装着做饭用的锅,还有碗、盘、勺等餐具,全都是一整套一整套的家伙。

  包袱里则是刀具,就更讲究了。

  一把切菜刀,一把羊脸子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