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6.30章 降临狂潮(1/2)
出笼记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7年末期,东边硫铁玄武在被“科学、可持续”削弱的同时,在西线上,进入巴蜀的水路也打通,结合滇入蜀的路线,开始对这个数年被人类群落地域切割的“蜃云菌母”的群落进行彻底的剿灭。

  这玩意在当年摧毁巴蜀地区人类聚落地之前,被当地科学家命名为“疫病之母”,不过由于该地区人类聚落被其包围后摧毁,这个命名信息没有传达出去。直至今天统伐军重新开入该地区,从遗迹城市的墙壁上看到了当时人们留有的记录,才重新拾取该命名。

  ~

  巴蜀在人类时代有天府之国之名,但这是人类完全控制该地生态后,富足的场面。

  这里的气候是“湿”“阴云天气偏多”。常年适应于江淮夏天酷暑冬天寒冷,气温、风向大开大合的人,来到蜀地会感觉到闷。

  随着统伐区进入巴蜀盆地后,卫铿等其他人员也立刻感觉到了,这块盆地简直就是个大培养皿。

  在无风,高湿,气温适合,水量充沛的环境下,这里的植物大量狂长。

  经过仔细考察后,发现这里生态中各路植被类似于种斗兽棋环境,且有着奇特的生态轮换。

  草本植物在片区域狂长后,几年之内会被更大型的灌木取代。而大型的灌木在成长几年后,会被带刺的爬藤缠绕。成片被这股毒藤覆盖后,灌木倒塌,然后在冬季落雪后,这片灌木藤的叶子全部掉下来,露出阳光。而第二年春天,爬藤还没有长叶子时,大量快速发芽的草本植物就抢先步,抢占了阳光的市场。然后又是新轮的灌木替代,爬藤替代。

  在这轮轮替代中,各种的甲虫、小动物也是来回迁徙。

  当然更主要的是,这长达百年的植被轮换,积攒了厚实的腐殖质。任何块荒地向下挖去,都是片片还没有堆积的“泥炭”。

  统伐区的推土机将道路上的藤蔓以及植被推开后,发现覆盖在斑驳路基上,草木未彻底朽烂的堆积层足有半米厚!

  这么厚的腐殖质层存在,是分解者的基础。

  这里的分解者每年只能用掉部分枯萎的草木藤蔓有机质,而剩下部分没用掉的就被掩盖,在缺氧环境下停止了分解,变成深层。但这相当于“存款”,哪怕表层植被全部焚烧,这片灰烬下面的分解者们仍有继续张狂的家底。

  ~

  而这些分解者所在的群落就是疫病之母。

  准确的来说,在“蜃云菌母”扩散的病毒子类分支上,它们专精了。

  自从潘多拉出现后,所有的生命都进入了大进化中,请注意是生命!

  病毒属于半生命,也就是在宿主体内能够自我复制繁殖,才属于生物,脱离了宿主,停止了有机物复制活动,这就不是生物。

  常态下,在潘多拉场中,正常生命的代谢具有放射效应,细菌这类弱生命都会在辐射下寻求共生,病毒就更没有张狂的资本了。

  但是这个世界有例外。

  当年潘多拉场覆盖到了东南亚地区后,黏菌类分解者在试图干掉蠕虫之类的动物时,就保留了病毒的能力。

  它们在生长时候也保持着腐烂,会功利性的记录些能够杀伤动物的“d

  a”蛋白质结构,然后在分解代谢的时候,基因结构上会掉落这些病毒结构,成为进攻大型生物的“生物武器”。

  ~

  疫病之母盘踞在巴蜀盆地的水洼处,这里都是大量泥坑,任何生命处于这个泥坑附近,都会莫名其妙的被病毒感染。

  在这么广阔的天府之国,除了周期生长的植物,就只有各种小昆虫和寿命短暂的小型动物,没有任何大型动物。

  ~

  统伐军人类们进入第三天后也就出现了各种感染,皮肤上出现了燎泡,亦或是口腔粘膜中出现了痰。在得上了这些燥病后,统伐区内,非卫铿的同志们就只能乘坐火车离开这个区域。

  统伐区的三个大型开拓队伍损耗非常大。潘多拉历8年4月,

  在都江堰站点附近,黄景飞正在检查洛奇亚体系。这已经是这个月摔的第三头洛奇亚了。

  而除了突然猝死的洛奇亚,每个月还有大量伤病洛奇亚都必须登上船运送到后方去。

  同样,很多的侦查猫咪也都生病陨落,殖装机甲更是损坏严重,人类已经完全失去了该地区除了机械以外的力量。

  潘多拉时代,虽然病毒的伤害和传染性都被削的很低了。只要离开巴蜀盆地,回到人类群体,疫病就会好,同时也会有相应的抗体。

  但是,再次进入巴蜀地带,会染上新的疫病。

  大型生物生成抗体的速度,是不能与疫病之母创造病毒的速度比较的。

  如果人类试图在“拼抗体”这条物种时代都没有拼赢的道路上继续拼。那是无视自己有脑子的事实。

  现在黄道长就想着再来次消杀,将整个成渝平原给杀遍。

  这个真的是时消杀时爽,直消杀直爽。如同二十世纪核能刚研发出来样,当时顶流超级大国也是不断开发,想要开水库,搞核能飞机,核能火箭,只要是没看到弊病就直搞。

  但是,统伐区方面强行将这股风刹住了。——作为个悠久的文明,需要对科技突破的种种诱惑,有所克制。

  统伐区科学部方面经过慎重论证:化学频段灭杀法对正在进行有机物反应的生物有效,但是病毒不完全是生物,在没有宿主的情况下,没有生命活动。化学消杀对这种蛋白质分子的破坏力是否能做到百分之百?

  统伐区(卫铿)的工作理念是很保守的,凡是没有严格验证的事情,都是小步试验。

  ~

  在渝城地区设立的临时开拓作战部门中,针对巴蜀地带的特殊情况开始进行讨论。

  注:统伐区内现在开会的领导都基本上换上了这个世界的原生人类,在人类发展稳定区的基层上,各个工作干活的人也都本土化。

  但是,在中层负责档案整理、资料分析的,却基本还是卫铿,现在统伐区所有高层会议,基本上都是卫铿整理的文书档案。

  所以摆在领导们面前,可供参考的政策只有两条。

  第条就是继续用传统策略推进。

  以卫铿为主,对道路进行恢复,修建种植园,用生命辐射替代。同时对部分疫病之母生命辐射过强的湖泊进行处理,要么填埋,要么引入自然水系让其变成活水。

  第二条就是在基础科研上继续投入。

  潘多拉场到来后,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微观物理出现了新大门,现在碳谷方面通过多次试验后,科学家们已经总结出潘多拉场下的物理规则!

  :已经证实了潘多拉场能让化学反应能以信息频段模式释放。当今地球上有机物化学反应最多,所以碳为关联的化学能频段是最多的。

  【但是——这个世界上氧气是最多,那么森林大火燃烧时放射的频段,岂不是能如同核弹样灼烧所有有机物?但事实这样的现象没有发生,这就牵涉到了第二条规则。】

  2:化学反应频段的释放门槛,取决于化合物的链条长度!恰恰有机物最能够形成结构复杂的化学链。

  这就有点类似于核反应了,原子核越大,原子能释放的门槛越低。

  由于化学频段的释放规则和核反应规则竟然如此有趋向性,目前潘多拉物理学家们的猜测是,现在物理场中的原子核的强弱作用力模型发生了改变,使得本该出现在原子核内的属性,出现在化学能上了。

  但是综上理论所论述,无机物的化学反应的能量也是能够释放的。只是释放的门槛相当高。

  就如同海洋中有的是氢,但是不可能发生核反应。

  而科技就是用人为手段创造出符合的条件。——统伐区在碳谷中完成了对潘多拉场效应百倍的聚集,但是这绝对没有逼近理论上限。如果能找到更大的试验场地,并且给予更加充足的电能,那么~~~~

  在潘多拉碳谷的科学家们推演出了个公式。

  在某种条件下!能将氧气纯炭的能量反应门槛下降到万倍以下!这意味着什么呢!氧气和块烧焦的木炭,就如同烈日下块钠甩在了水泥地上,自行燃烧。

  谷
  >而目前物理学家根据大气中的氧气基率,计算出来的氧气和长烃链反应、释放频段的门槛数值,应该是在2万到万之间。

  而达到这个条件后,人类将千吨级氧气的氧化能量释放(对生产技术来说,臭氧和三氧化硫这样的化合物更适合武器级生产运输),那么瞬间会达到什么样的效应?

  在十分钟内,这极短时间内,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有机物将面临超强的氧化性。届时该范围内所有的低端物种,从浮游生物,再到单细胞生物,以及那弱不禁风的病毒,全都得死。

  研究物理,对着某些物理阴云内捅竿子,就是会捅出天大的篓子。

  ~

  如果理论是对!上亿度的电能“氧消杀”能够让地区自然界经历次人造的大灭绝。

  当代还没有任何种生物进化出了,适应大气粘稠度增加十倍,氧气含量增加到九十倍得状况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