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5.11章 道在蝼蚁(1/2)
出笼记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卫铿在三只机械兽的护送下,沿着淮河水系路西进,在沿途过程中穿过了蚌、信阳等旧时代的皖北诸城,穿插至大别山北部。

  终于,在进入豫南时,准确的来说是进入原来霍邱所在大别山北段,人烟就稀少了。

  以建邺为中心的城邦群辐射影响力在此为止。

  有人维护的石子道路以进入皖北山区的个关卡为终点。

  在这个终点之外的道路,都是些训练师带着机械兽踩出来的痕迹。这些走出来的羊肠小径随时会被植物给淹没,所以沿途中会放些醒目的标记。

  野外标记,也是门学问。

  例如在岔道上:圆形的石头,意味摆放者完成了次往返,

  而平顶的石头意味着前方的基因群落活动时期是白天,

  石头尖朝上,意味着前方基因群落是夜行性。

  至于顶端有凹陷坑的石头,那意味着高度危险。——凹陷砸的越深,意味着危险信息越明显。

  至于具体的些信息显示还会有些复杂的情况为例,如留下不同颜色的石头粉末,同样意味着前方基因群落的等级。

  这样的知识,有着套复杂的体系。其实在原来的吉安城所在的粤地,也是有所应用的。

  只是现在,统伐区没人用了。——统伐区的草,都是人皇的臣草。统伐区的树,是人皇的栋材,

  ~

  卫铿这次出行除了携带帐篷,水源过滤等器械,整体的干粮携带量是五天的量。

  不过根据资料来算,目标区域存在可以采集的高能量食物,真实情况可以支持十天。

  以个体力量进入生态区,记得上次还是不知深浅的自己多个个体在粤地北方探索,结果后来被多个节点生物突袭,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(卫铿标准下的重大)。

  至于现在,战斗机械猫,抬起了巨大斧钺利爪拍击,前方的树叶枝干砍掉,绿色的树叶和树叶掉落了地。原本没有路的地方被开出了条路,来不及逃走的树栖昆虫,在掉落的树叶中翻滚这。

  卫铿握紧了手里的大口径枪械,至于腰间的速射枪械也随时准备启动。同时指挥自己的那头迅捷机械猫咪在周边侦查。

  十分钟后,

  卫铿搭建好了帐篷,撸了撸返回来的巨猫的猫头。

  卫铿有点体会到,这个时代机械兽的文化了。在这陌生的山林中,四面都是不可知,这时候只有绝对服从自己命令的战兽,那么人类情感也的确会将机械兽看成相依为命的伙伴。

  只是,冒险目标是为了自己,在冒险过程中产生的情感需求,没什么值得世人理解的。

  卫铿:“我的冒险目标不是为了自己。所以~”卫铿拍了拍猫头对它宽慰道:“这次行动是为了人类文明体系。所以作为参与者之的你会得到人道主义的对待,你的血脉也会得到繁育优先权。”

  ~

  在走出最后关卡后,进行了三日的挺进,终于来到了目标区域,这在地图上被标注成赤红的区域。

  在穿过重重丛林后,看到这片光秃秃怪石嶙峋的山丘时,卫铿屏住了呼吸。

  整片区域形成了种不规整,却充满线条的构造。

  从山上到山下,充满了巧克力纹路样的凹凸沟壑。凸起的地方有着个个厘米大小的开孔,开孔并不是直接朝着天空,而是像猫耳朵样有那么个遮挡,而凹下的沟壑处则是非常光滑的。因为这是排水道。

  这是蚁类的地盘,当所有大型植物全部给啃食殆尽后,山川水土失去了树木的保护,蚁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山体巢穴,就进行了这样的工程建设!

  卫铿对这样的基建不由感慨道:“不愧是中国蚂蚁!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蚁类是全球广泛分布的物种类型,在潘多拉场到来前,就进化出了真社会性的属性,也就是靠着各种信息素的传递进行社会化交流。

  当然,在人类文明时代,没有学者认为这类物种的真社会进化是有前途的。

  因为每种蚂蚁或许有着独特的技能,能编制树叶巢穴,能修建复杂的洞穴,也有会养殖的,但是每种蚂蚁在进化出独特的能力之前,已经变成了新的种类。生殖隔离的情况下,让它们进化出的技能没法相互交汇。

  蚂蚁这个在亿年前就存在下来的物种,无论怎么变化,技能槽只有个!

  但是随着潘多拉时代到来,白蚁,红蚁,行军蚁,这类不同门类的真社会小东西开始相互间的基因交流。

 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个地域的蚂蚁,也许在某次战斗中,相互基因不断的交错,变成新的基因种类。

  由于基因结构类似,蚁类内比高等物种间基因交换更容易。

  例如灵长类和有蹄类因为食性和运动形态完全不相同,基因交换变化后大部分基因不可用,但是所有的蚁类却没有生态圈的困难。

  ~

  突破了基因桎梏的蚁类有了个起飞的契机!

  南美洲高原就是如此,亚马逊上流流域的蚂蚁在潘多拉纪元到来时越来越大,而且单巢穴中的种类也越来越多。很快就完成了突破,变成了个多元化虫族真社会性文明。

  例如白蚁就专门特化成了分解纤维制造有机质的农蚁。油漆桶那样体长足足三米,如同蠕虫样在地下爬行,无数分泌触头为其他功能蚁进行补给的库蚁,

  战斗蚂蚁则是越来越大,突破了胡峰体积那都不算什么,真正的战斗蚂蚁在洞穴中前进,足足有泰迪那么大,而出了洞穴后,展开了角质腺体注射器,以及大鳌足,张牙舞爪看起来就和哈士奇那么大了

  而且作为鞘翅目,还会飞。虽然飞行能力只有十几米左右,但是蚂蚁啊,那可是群战动物,连续几十个几百个扑过来,这十几米的飞行距离绝不是可以嘲笑的短板。

  最终南美进化出了塔林巢主,这样使徒级别的存在。

  在潘多拉时代之前,蚁类,不,应当是整个昆虫类,在漫长的生态演化中都没有登顶过生物链的顶级,但是在潘多拉时代到来后,在这里做到了。

  ~

  目光回到上淮这个地区,这里的蚁类运气稍微差了那么点。由于潘多拉场是从美洲那边先扩散的,扩散到亚洲的时候,全球人类力量已经被压缩在仅存的区域。在垂死挣扎中,人类更加关注聚落周边最可能进化出大型群落的种族,也提前扼杀了不少有潜力的群落。这就包括上淮地区的蚁族。

  而等人类文明彻底崩溃后,西边是巨大的渝城群落,东边是暴躁的天殛龙群落,南北也都是人类城邦区域,再加上周边中小群落的激烈竞争,这淮河上游的这群蚁类群落始终局限在些原先的山区。

  这些东亚本土蚁族虽然没法如南美那样,建立座座塔林,最大效率的吸收光能。但也依旧在个个山体内建立了复杂的隧道体系。

  曾经的矿业经济区,现在被改造成了片片巢穴。人类留下的建筑和机械已经看不到了,在蚁酸腐蚀下,全部消失。

  并且这里蚁类在应对周边其他群落,乃至人类的干扰下,也开始了奇特的进化道路,那就是喷火!

  也就是喷出化学物质后,同时用自己的下颚快速撞击完成了打火。这是过去它们没法用的技能,因为释放火焰,对地球生物们来说,是比制造毒液还要浪费能源的技能点!

  大型猎食者有这个点数,但全部点在肌肉上更有效率。而火焰输出?仅能将打穿骨头的能量,变成烧破层皮。在开阔地带不具备杀伤效率优势。

  但是在山体隧道掘进的过程中,爪牙和肌肉施展不开的情况下,掘进蚁可以把火抢占个区域的节点,连带着将片区域的氧气消耗完,彻底闷死入侵者。

  ~

  但也正是火焰技能消耗能源太大,且在地表不强势,本地蚁群无法展开有利于自己的太阳能收集模式。

  所以比起塔林巢主那样的使徒级生态群,这个规模小,基础差的蚂蚁生态群落差的不是星半点,没法主动对外界发起扩张。

  简而言之就是技能很牛逼,但是就是缺蓝(没足够生态能量)!如果让南美的塔林巢主来融合这个群落那么可就牛逼了。但是隔着太平洋,塔林巢主又是陆生基因群落,根本冲不过来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卫铿趴伏在这个蚂蚁山区,经过足足天的记录调查后,心里有数了。将自己的机械兽安排在隔壁山头的个营地中,开始独自调查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