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494章伤不得(1/2)
诡三国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青龙寺在论及死不起的时候,斐潜桌案上则是多了一些伤不得的事情。

  颍川颖阴,被夏侯围城强攻?死伤无算?

  曹丞相包庇行凶之人,颍川上下述冤无门?

  颍水因尸横而断流?

  颍川流民易子而食,惨不堪言?

  天子陷于难?于许县之中惶惶?

  看着桌案上的这些条条信报,斐潜默然, 然后看向了坐在周边的众人。

  忽然之间,颍川传来了大量的消息。

  这些消息的来源渠道很是繁杂,有的详细,有的简略,但是都同样的指向了一件事情,就是颍川出事了。

  作为曹操的大本营,出事了。

  当收到了这些消息的时候, 斐潜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,但是坐下来好好考虑了一下之后,便是觉得其中或许有了几分的蹊跷。

  正常来说么,对待这等风言谣传,一般来说处理方式就是不信谣,不传谣。

  但是之所以会有这两句话,并非是普通百姓不懂这个道理,也不完全是归结于谣言制造太容易和廉价,而是因为谣言所说的那些东西,刚好是百姓的痛点。

  嗯,也可能是痒处。

  那么现在,这些颍川谣言的痛点和痒处,又是在哪里?

  很显然,这些谣言是有一定的杀伤力的,以至于一部分人对于当下在青龙寺的管宁舌战群儒,噫,正经理解的舌战群儒啊,并不是太在意, 甚至开始议论起颍川之事来了,毕竟从颍川传来的消息, 明显比厚葬还是薄葬的争论,要更高一个关注的等级。

  死了上万人?庞统嗤笑道。

  庞统首先对于这些个消息表示了怀疑,曹孟德这是将颖阴县屠了一遍么?荒谬之至。

  颍川对于老曹同学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  这几乎可以算是老曹同学的钱袋子,是支撑曹氏集团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然后老曹同学不管不顾,自我毁灭了?

  难不成曹操偏头痛犯了?

  斐潜心中暗自嘀咕着。他对于这些消息不太相信。虽然有些消息看起来有鼻子有眼的,但是关键的点,并非是这些消息,而是在消息背后的那些东西

  公达,你是颍川之人,斐潜问荀攸道,你觉得,此事几分真假?

  荀攸沉默了一会儿,摇头说道:传言而已,多有夸大。即便是真有变故,也不可能死伤如此之众。

  上万人?

  开什么玩笑。

  荀攸认为即便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, 顶多也就是死个千人就封顶了。这才算是比较靠谱一些的数值。

  见两个谋士都对于传言表示了怀疑,斐潜也点了点头,巩固了心中的猜测。

  但也多出了新的怀疑。

  不得不说, 这個传言来得非常微妙

  因为这个传言,似乎有些规模化。

  散布的速度非常快。

  前两天,斐潜才刚刚听闻颍川可能出事了,旋即就有一大堆的消息在这几天内哗啦啦的传过来,一条比一条离谱,一件比一件严重。

  这很反常的。

  毕竟现在是在大汉,而不是在后世。

  话说回来,即便是在后世,也不见得所有人都会对于消息敏感。大部分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的。油盐酱醋茶,菜米系万家,更多的百姓是关心衣食住行,是自家老小的吃喝拉撒,至于遥远的颍川么,多半是不会太在意的。

  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在意,比如问这些百姓说颍川惨不惨,苦不苦,这些百姓多半都会表示同情啊,愤慨啊等等,可若是真的要让这些百姓为了颍川悲苦就不吃不喝

  既然这些百姓对于颍川究竟怎样不会太在意,那么这些传言的真正对象又会是谁?

  这就是可圈可点的事情了。

  斐潜微微点头,然后看着坐在相对下首位置的司马懿,仲达,你觉得此事如何?

  经过一段时间,司马懿和诸葛瑾也加入了斐潜核心政事仲裁团,但是基本上来说就是等同于庞统和荀攸的副手,一般只是作为思路的补充者和建议提供者,对于政令上还没有多少的权限。

  斐潜执行的,是小规模的议论模式。

  有些像是后世的常委会议,或是是董事会。参与的人不多,可以发表意见的人也不多。毕竟这就是当下大汉政治的特征,也是符合时代的需求,过分的扩大化和聆听所谓群众的意见,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,但是集权的前提,是政治的方向是贴近于基层的,如果一旦脱离了底层基础,那么集权政治就容易变成了空中楼阁。

  而这一点,除了斐潜之外,其他人想要做到,是有一定难度的,毕竟斐潜多了上千年的人类政权在历史之中的不断试验和摸索,那些失败者的惨痛经验化作了史书之中的斑斑墨迹,只要斐潜时时刻刻还在给自己心中警醒,方向上也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。

  司马懿思索了一阵,沉声说道:民未必死,士则有伤。颍川之内,尊曹者有之,然位于曹营之中,却未必行曹氏之事者,亦有之。

  斐潜动了一下眉毛。司马懿的政治触觉果然是相当敏锐。

  呵呵,这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么?斐潜笑笑,忍不住说出了一句经典名言。

  啊?庞统一愣,旋即笑道了起来,哈哈,此言大妙!

  众人也是一同而笑。

  斐潜由着这句话,忽然想起了徐庶。

  川蜀之中,如今已经是在徐庶的带领之下,开始大力的发展川东。

  在后世之中,川东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群落,在川蜀整体发展当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,而现在对于大汉来说,川东可能更多的偏向于运输和矿产开发。

  川蜀原本只有两条的交通线。

  一条是比较完整的,便是从川蜀经过汉中,然后抵达关中的线路。这一条最初是从春秋之时就开始不断开拓,在秦汉三四百年时间不断完善出来的路线,可以算是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道路,有驿站,有途中补给点,有骡马更换的地方等等。

  另外一条,则是两个半条线。半条是川蜀往南中,再往交趾的路线,这一条汉代的时候也已经有了,但是在汉武帝之后就逐渐荒废,而在汉代这种生产力相对较差的条件下,像是这样开拓出来的道路,在没有人工定时维护之下很容易就败坏了。

  现在重新在打通,至少要保证舟船的交通便利,而不是仅仅依靠骡马通行。

  而另外的半条道路,也就是川蜀至雪区的道路,茶马古道的前身,也是主要依靠骡马,速度慢不说,往来也是十分的困难。

  现在斐潜给与徐庶的要求,就是在川东建立起一个转运中心,或者叫做物流中心,不仅是向南开拓新的通道抵达交趾,同样也要向东,对于巴东以东区域,也就是荆州西部进行渗透和控制。

  而且川东和巴东矿产都很丰富,如果能够有道路通达,那么不管是对于川蜀的经济,还是整个斐潜政治集团的发展,都是很有帮助的。

  只不过这个工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,动用的时间都是三五年起,因此诸葛亮也一直都在川蜀之中,作为徐庶的副手来处理因此产生的庞大的内政事项。

  那么,颍川的事情,会不会和川蜀类似,是要找一个新的出路?

  想起这一点,斐潜忽然问诸葛瑾道:令弟家书可是收到了?居川蜀之中可有何难处?若有需求,子瑜可直言而禀。

  川蜀和关中之间都建有驿站,传递一般的文书,包括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