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411章是个人物(1/2)
诡三国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青龙寺当中的辩论,依旧在持续。

  有时候辩论确实是为了辩清楚道理,但是有时候并不是。就像是有俗语说有理不在声高,但很多时候却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。

  矛盾么,其实也不矛盾。

  就像是卢毓,当下似乎是为了辩论,也不全是为了辩论。

  卢植为人正直,但是也不是无限的正直。

  卢毓也是如此。

  卢植碰到看不惯的,就要说出来,即便是因此而得罪了皇帝和宦官,也毫无畏惧,但是也会觉得势头不对,愤而归乡。

  卢毓呢,也差不多

  但是这父子俩都有一个毛病,就是只认为清流才是硬道理。

  问题是,这个世界上,清流就根本不是什么的硬道理。就像是很多人喜欢高高在上的点评一些什么,却不知道大多数的时候,是半桶水才越发晃荡得厉害。这些汉代的清论之人,自己给自己一个什么封号,便是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物了,便愈发指点江山,嘴上激昂。

  清流在初期,确实是心忧社稷,为得也是匡扶大汉,可是任何可以产生利益的组织,必然避免不了那些因为利益而来的投机者,不能提高警惕,自然就最终沦为了争权夺利的工具。

  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前进。全天下处在了巨变的混乱当中,不仅是关中三辅,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在变化着。

  徐州兖州豫州一带,是山东士族区域当中,比较靠近关中的区域。冀州隔着太行山,虽然直线距离较近,但是交通什么的,反而更不方便。

  这些距离关中三辅区域较近的地方,也自然受到了斐潜的影响更大。原本相对简单和稳定的生产关系被打乱,甚至被破坏,

  都会先出现在这一些区域当中。荆州流民算是近阶段时间当中最大的一批流民潮,

  之后这样大规模的难民潮就没有了,

  但是小规模的,三三两两的民夫逃亡事件,依旧在这一些区域之内发生。

  当这些区域里面的民众承受着高利贷、劳役地租、工商业剪刀差的三重盘剥之下,

  逐渐的被耗干了骨血,难以维持,

  或是选择铤而走险,

  或是选择逃亡。

  再加上斐潜在之前布置下来的有意或是无意的宣传,

  五方上帝新道教的渗透和宣扬,关中三辅的富庶和安定,

  就成为了这些民众奔向希望的方向,通过各种途径,逃离故土,

  前往关中。

  正是因为如此,

  所以周边区域的日子越来越难,

  这些山东士族子弟也越来越恨,

  他们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,或者说也不愿意去搞清楚,

  只是想着复古,让时代永远都不要变化,祖宗之法可法万世,

  然后他们自然就可以万世都当人上之人,逍遥自在。

  卢毓问题提出来了,

  在正论厅当中的王昶并没有立刻反驳。

  王昶在思索。他在考虑卢毓是真不懂,还是假不知。假不知比真不懂还更让人厌恶和头疼,

  若是真不懂,那么多少还可以说一下,

  但是如果是假不知,那么说得再多,就像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,是白费口舌。

  清流的这些人,不得不说他们在某些方面上是进步的,是代表了一部分的社会良心,但是这些家伙,

  其中大多数往往似乎永远都不懂得怎么去落到实处,只是在泛泛空谈。

  空谈很容易,挑错也很简单,但是要做事情却很难。任何政策,

  任何制度之下,都有受益者和受损者,就像是杀人者偿命这个人类社会最为基础的贫民平等权柄,依旧会人不愿意给,教唆一些空谈者去表示什么杀人者也有人权,杀人者未必都要死。

  所以在山东士族诸地,夸大宣传骠骑将军斐潜的可怕,制度的凶残,放大关中三辅出现的一些问题,来恐吓自家属地的民众,看看,骠骑这一套是多么的可怕啊,还是我们这里更好吧?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!

  农耕社会当中,农夫的忍耐度是很高的,毕竟有割舍不掉的田亩,有三两间的草屋瓦房,有老婆孩子老父母等等,因此再苦再累也会咬着牙撑着,毕竟皇帝一茬一茬的,就像是庄禾一样,今年是灾年,万一明年遇到了丰年呢?万一下一个皇帝是个明君呢?万一地方郡县上来了一个青天呢?

  即便是这些农夫知道,这只是万一,但毕竟还是一个期盼。

  而没有资产,没有自由,只有劳动力的佃户和奴隶,就有些不一样了。对于这些没有任何积蓄,没有任何牵挂的人来说,忍不住的时候,就比一般的农夫要更容易出现波动,出现各种小规模的逃亡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  卢毓之言,算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。他会这么想,其实也不算是多么错。

  士农工商就不赘述了,单说这贤者与民同耕,不分贵贱,同工同力,嗯

  还有后面让骠骑将军斐潜让利,哈

  听起来确实是很美。

  其实就是清谈者所空想出来的一种天下大同。

  或者叫做乌托邦什么的都行。

  要说身体力行,卢毓还真的会下地耕田!

  这或许是卢植的教导和传授有关,所以卢毓认为他可以做得到贤者与民同耕、同工同力,所以旁人没有理由做不到

  想明白了这些,对于卢毓会提出这样的问题,就可以理解了。

  但对于卢毓的问题,王昶有些不想要正面去回答。一方面是骠骑将军的这些政策和手段,王昶自己都没有完全琢磨透彻,要是说错了,反而更不好,另外一方面么,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,牵扯的东西太多。

  可又不得不回答。

  于是王昶看着卢毓,缓缓的说道:贤弟数日前尝于关中村寨观之,以贤弟之见,关中村寨之民,可与兖豫之民同乎?

 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。

  辩论的时候,非常忌讳鸡同鸭讲,或者说双方争论的时候随便改变原有的立场,就像是遇到富豪说要谈感情,绝对不是冲着钱来的,然后碰到普通人则是说要感情没有用,要有钱财才能有安全感。

  关中的村寨的结构体系,和山东士族那边的村寨不一样的,即便是不说在政治方面的差异,在生产力方面上也是有显著差异的。虽然说兖州豫州等地也有农学士和工学士,但是那些农学士工学士多半都是在士族子弟的控制之下,根本难以真正的像是关中三辅还有其他斐潜控制的区域那样,可以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去。

  还有农业上的技术,关中作为农学士和工学士的核心地域,对于这些方面的持续研究和改进,也是山东士族区域的村寨无法相比较的。

  王昶心中知晓这些,当下如此说,不过是想要试探一下卢毓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程度,如果说卢毓提出两边的情况不同,不能简单的视为相同的村寨,那么王昶就需要改变另外的策略了

  但是很遗憾,卢毓微微思索了片刻,竟然是表示同意。天下之境,皆为汉土。天下之村寨,皆为汉民,虽有富庶之差,然似之是也。

  王昶动了动眉毛,似乎是想要笑,却强压住的样子,咳嗽了一声之后,便是说道:关中三辅,豫冀青徐,皆神州也,此大汉之州郡所分,关中之地,亦为同也既同之,奈何地之所出,所获有差?非田产之高低,乃庄禾粮价之别也。

  同耕一亩地,同获一岁收,何关中之处,民夫得其丰,然山东之地,百姓得其困?若依贤弟之言,限商,同耕,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