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412章各食其道(加更)(1/2)
诡三国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斐潜一直都的觉得,身为大吃货帝国的一员,若是不能将这种沉淀在血脉当中的基因早些激活,颇有些对不起后世当中的那么多的华夏菜肴。

  因此骠骑将军还有一个非常广泛认可的谣言,便是饕餮转世。

  毕竟从斐潜之处流传出来的美食相当多。

  华夏有很多美食,各地有各地的风格,却并不妨碍这些不同风格的美食出现在同一个地方,受到同一批人的欢迎和喜爱。

  就像是江南和魔都的菜品讲究精细,似乎有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味道,带着一点杨柳岸,晓风残月的气息,而西北菜么,就是另外一种风格,裤带面又宽又长,连吃两碗都不够,若没辣子便是啥也不香,没有大蒜营养少一半

  虽然说大汉当下还没有从美洲引进辣椒,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美食的热爱和追求。

  对于一般的百姓而言,没有空闲去等庖丁去做什么精致的菜肴,更没有什么心思去细嚼慢咽,他们只需要量大管饱,若是有勺热油,盐味再重一些就更好了,毕竟西北日头烈,气候干燥,每日劳作都需要大量的电解质去补充。

  而对于士族子弟来说,就不太一样了。他们有钱有闲,可以有耐心去等待庖丁慢慢做出一顿费工夫费时间的菜肴,而且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,而不是以吃饱为目的。

  长安醉仙楼。

  大堂之中,一名巡检带着几名部下,或盘腿或箕坐于回廊处的席子上,几个人只顾围着一个桌案大吃大喝。

  前两天是发薪日,刚拿到了一笔赏钱的巡检,便是带着自家兄弟来醉仙楼打个牙祭。当然上二层雅座的费用太高,像是在这样小院回廊内,便是既有面子,也不会消费不起。

  巡检原本出身军中,吃饭喝水多少还保留着军中的习惯,几名手下也平日里面按照军旅条例管理惯了,吃起饭来那真的是狼吞虎咽一般,

  围着一盘子大盘鸡,

  吃了个痛快!

  大盘鸡据说也是斐潜发明的,

  也有人说不是,是庞统率先吃开的,但不管究竟是谁发明的这种吃法,

  确实很对西北人的口味。虽然说没有后世的辣椒等调味品,但是加入了西域的香料之后,

  原本相对普通的菜肴似乎忽然一下就添加了灵魂,

  成为相当受欢迎的美食。

  当然,

  若是存粹吃肉的话,大盘鸡显然没有什么手抓羊肉牛肉来的更爽,

  但是大盘鸡胜在价格比那些菜肴便宜。

  鸡肉显然比羊肉、牛肉便宜得多。

  想想看,五六名大汉,放开肚皮吃一顿,

  大盘鸡显然就比较适合,

  又有荤腥,

  又能吃饱。尤其是向巡检这几个半军事化的,

  唏哩呼噜一顿吃,就像是吃完后一抹嘴就要带着刀枪去干大事的一样,

  蒸馍,宽汤饼,加上大盘鸡的汤汁

  美嘀狠!

  此时宴飨过半,

  案几上,盘子里面的鸡肉大多吃尽,

  桌案上骨头渣滓这边一块,那边一块,

  可几个大肚汉似乎多少觉得意犹未尽。

  巡检立刻拍了拍手:上馕!

  醉仙楼的伙计听到了招呼,便是端着一箩筐刚出炉不久的烤馕,

  走了过来,放到了桌案边上。

  为什么说在醉仙楼吃大盘鸡比点其他菜肴实在呢,也在于此处,就是这些蒸馍,宽汤饼,烤馕什么的,都是算在大盘鸡的价格里面了,

  管够!

  烤馕和大盘鸡也算是绝配,掰开烤馕沾着大盘鸡里面的汁水,便是能吃得肚子滚圆!

  吃着烤馕,巡检便是略有感慨起来,

  捏着一块烤馕半天,半天没吃,也没说话。

  烤馕不是斐潜发明的。

  这玩意早些时间就已经有了,而且被称之为胡饼,甚至汉灵帝都非常喜欢吃,三天两头就要吃一次。

  当然汉代的馕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花样。起初这种馕,是作为军事上的干粮来储备的,没办法,河西北地西域实在是太大了,地广人稀,相邻的绿洲城邦之间,往往间隔数百里,并且西北一带水源也比较少,有些地方不具备烹饪的条件,只能吃干粮来充饥。

  因此出兵都必须携带好干粮,否则生死存亡便是转眼之间。

  在汉武帝时期,当时李广利奉汉武帝之命,带着六千骑及郡国数万恶少年西征,沿途的小国都很害怕,各自坚守城塞,不肯供给汉军食物。汉军攻下城来才能得到饮食补充,若是攻不下来来,几天内就得离开那里,否则就是死路一条。

  就这样一路损耗到了葱岭以西,大宛都城还没见着,汉军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,只跟上来几千人,饥饿不堪。当然李广利也是怂的,没有霍去病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,便在大宛门口旅游一圈,空手回了。

  后来学乖了些,在科技树上点上了一点后勤学。

  经过一年准备,汉朝倾全国之力,发十八万戍卒开发河西走廊,修筑道路,玉门关也挪到了敦煌西边,新征募的大军赶着十万头牛,三万多匹马,还有无数的驴、骆驼等物,驮着米粮,跟随李广利出征,一路埋釜造饭,吃完米粮吃牲畜。而西域诸邦见汉军强大,除了脑子没想清楚的轮台抵抗被灭国外,大多开城迎接,汉军顺利抵达大宛。

  不过尴尬的是,一点的后勤学依旧不够用。

  一年后战争结束,回程时粮食又出问题了。西域诸国人少粮少,难以供应汉军,所以李广利不得不将军队分成几波,从西域南北道分开回国。但因为官吏贪污问题严重,还是死了不少人。

  许多汉家兵卒不是战死的,是半道上渴死饿死的

  这其中的原因,就是当时汉代的干粮主要是糗糒,也就是做熟后晒干的粟米。这玩意有一个巨大的缺点,便是不经吃。再加上汉代油脂不够,体力消耗大的兵卒,一个月至少要吃一石多,说起来似乎有些夸张,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寻常饭量。

  后来痛定思痛,胡饼,也就是烤馕,便替代了糗糒,成为当时大汉干粮首选。而这样的一个选择和变化之下,付出去的便是无数的生命。

  正在埋头吃的一个巡检兵见队率发呆,有些不解,王大哥!你咋了?不吃了?

  啊?哈哈王队率将手中的烤馕挥了两下,哎,你们说,这人啊,是不是贱啊我当年在北地当兵,有时候没地做饭,就吃这个玩意,最多一次吃了一个多月!发霉的,长毛的,刮一刮,烤一烤,还是要吃!后来骠骑不是有新干粮了么,我就发誓说再也不碰这玩意了哈哈,可是这不是回来了么,现在倒好,若是三天五天吃不上这一口,还怪想的哈哈哈

  说起来,俺也是咧!跟你们说啊那个牛皮囊装的水,为了不那么容易发臭,都要往里扔点醋布么俺在军中的时候,简直对这个醋布啊,就是烦得不行嘿,现在不再军中了,嘿,你们猜怎么着?前两天俺在集市上见到在卖,也不知道怎么了,便是自个去买了块扔水缸里,喝了然后被家里那口子一顿骂啊

  啊哈哈哈哈

  怪不得前两天你脸上带彩

  一群汉子,围在一起,便是哈哈大笑。

  笑完了,似乎又是各有一些怀念。
为您推荐

@龙王殿 . https://www.ecbqg.com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龙王殿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